2025年3月29日至3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大学计算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教育技术领域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重构”主题,共话教育改革方向,分享实践经验,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院长张伟代表学校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1 会议

图1 会议合影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焦李成教授以“诺奖启示下的人工智能挑战与思考”为题,剖析人工智能与诺贝尔奖的深层关联,指出未来需突破“小数据、弱监督、轻算力”场景下的核心技术,强调跨学科思维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部大学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郑庆华院士提出,需构建“计算思维+人工智能”双驱动的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设计覆盖文理医工多学科需求。浙江大学何钦铭教授分享“计算思维培养与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融合案例,提出“问题求解导向”的入门课程设计。南开大学赵宏教授提出“AI伙伴式”教学模式,倡导“教师是编剧、学生是主演、AI是助手”的协作学习范式。
会议期间同步展出了全国30余所高校的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成果,涵盖教材、在线资源平台、实践项目案例等。教育部教指委还发布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分层分类”的课程建设原则,鼓励高校结合学科特色与学生需求,构建差异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图2 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研究小组筹备会
本次研讨会为全国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转型提供了思想碰撞与实践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时代通识教育的目标与路径。高校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技术变革,通过课程重构、产教协同和生态共建,培养更多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新型人才,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